芈黍离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629节,汉世祖,芈黍离,成熟的小说网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虽然龙舟破浪,如履平地,但终究在海上,心理与身体都有些压力。迎着刘皇帝关切的目光,大符略微发白的脸上流露出少许笑容,摇摇头应道:“无妨!”
刘煦一干人,见到平安返回的刘皇帝,神情明显放松不少,显然出海期间,他们可担忧着御驾的安危。
“有什么事,回行在再说!”见其状,刘皇帝吩咐道。
“是!”
而后,便与大符夫妻俩依偎着,朝码头上停驻着的銮驾走去。临走前,刘皇帝还是忍不住回头看看自己的“龙宫”,目光深邃,表情间闪过少许的异样。
“怎么了?”注意到刘皇帝有些异常的反应,大符轻声问道。
偏头看了大符一眼,刘皇帝微叹道:“大符,经此一行,我是真的有些后悔建如此一艘龙舟了!”
面对皇后脸上的诧异,刘皇帝以一种坦然的语气,缓缓说道:“实事求是地说,所造龙舟,既不能水战攻防,也不能转运粮械,只是为了满足我的虚荣心理!
何况,有过此次体验,今后只怕也不会再登之了,偌大一艘龙舟,大抵将成摆设,无用之物,倒让那些言官说准了!
我此前在宫中,提倡节俭,压缩花销,但那节约出的钱物,与此营造此舟的费用相比,又多出多少呢?
若当初以此船的建造费用,用以打造战舰、海船,用以支补军需,又能发挥出多大的实际作用呢……”
听刘皇帝这番言论,大符意外之余,欣慰之情也油然而生。靠在刘皇帝身上,含笑道:“你能有这样的体会与反思,却也不虚此行!臣工百姓们闻之,也会赞扬你圣明的!”
“刘煦!”刘皇帝似乎有点不好意思,正色朝刘煦唤道。
“臣在!”刘煦赶忙应道。
“你拟一道制书,将此前因反对建造龙舟巨舰而受贬的官员,一律赦免,官复原职,另外,各赏赐些钱粮!”刘皇帝吩咐道。
“遵命!”
“走,回行在!”刘皇帝拉着皇后,脚步迈快了些,语气轻松道:“这海上生活,还是不适合我啊,太不安稳,还是路地上实在,至少无倾覆之危……”
大符与刘皇帝同行,余光扫着他的侧颊,如今的刘皇帝,确实不复当初的雄姿英发了,老态实在明显。
但是,年纪越大,那几乎根植于骨子里的固执也越发明显了。夫妻多年,大符对于刘皇帝是十分熟悉了解的,对于刘皇帝脾性的变化,也是深有感触的。刚愎狂傲,难容人反对,这一点,让大符心中是有所忧虑的。
这些年来,哪怕在很多事情上,大符都有不同的见解,但很少去强行忤逆进言了,更多的还是顺着皇帝的脾气来。
很多事情,还得靠刘皇帝自己去总结看破,旁人想要劝住,是很难的。所幸,刘皇帝脾气再变,头脑还算是清楚的,也敢于认错更张,胸襟气度还在,没有一味地维护自己的颜面。
从龙舟之事来看,刘皇帝的表现,还是让人心安的,只不过,这份心安,不知能够持续多久。
“你想什么,为何心事重重的?”銮驾内,刘皇帝侧躺着,注意到皇后的表情。
看了刘皇帝一眼,大符迟疑了下,倾身上前,将他揽在怀中,给他轻轻地揉捏着太阳穴,问:“你可曾想过,如何处置那艘龙舟?”
闻此言,刘皇帝呼吸都下意识地停顿了一下,暗自揣摩了下此问的用意,悠悠道:“建都建了,总不至于再毁了吧!”
“你既不打算用他,即便停泊于港口码头,也需花费维护修缮……”大符说道。
沉吟了下,刘皇帝忽然问道:“大符,你是不是以为,我方才的反思之言,只是浮于表面,流于形式,止于口头?”
感受着刘皇帝有些生冷的语气,皇后手中的动作停了一下,而后继续给他拿捏着,平静地道:“不敢!”
銮驾内平静了下来,空气似乎都显得沉凝了几分,过了一会儿,仿佛要睡着了的刘皇帝开口了,语气轻快:“那就找些用途,将上边无用的装饰都拆除了,拿去运兵,运粮,甚至于改造一些做战船!”
“另外,朕再下一诏,今后永不造此龙舟!”
辽河战役,高奏凯歌
武清县行在内,归来的刘皇帝在直接坐帐,接受表情轻松的臣子们奏事。
“有结果了?辽阳拿下了?”刘皇帝面带笑意,神采飞扬。
“正是!战局已定!”刘煦给了一个肯定的回应。
在刘皇帝北巡的这一个月之内,辽东的战事,在汉军大举东出之后,便推向了新一轮的高潮,双方留在辽河平原上,围绕着辽阳、沈州、辽州诸城,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攻防交锋。
不论战争的规模还是烈度,都远超此前的战斗,近一个月的鏖战下来,总算是出结果了。
起初,耶律斜轸采取集中力量,收缩防线的做法,意欲将战线拉长,将辽东决战的战场转移到北面的咸平、通远地区。
在汉军筹备东进的过程中,也确实让他转移了一批军力、钱粮。然而,这打仗毕竟是双方的事,难以让他一厢情愿。
汉军的反应速度,大大超过了耶律斜轸的预期,搜集、传送情报的能力与效率,也超出其想象。
从军情、武德两机构的探子那边,得到了辽军的异动,虽然有些惊诧于耶律斜轸的大胆与果决,有些不敢置信,但还是基本判断出了辽军的意图。
在此基础上,赵匡胤也一改此前保守呆板的战法,而是采取主动,选择大胆出击。东线,由高怀德统,加上补充的李汉琼部,以十万之众,出辽军弃守的岩渊城,直扑辽阳。
而赵匡胤则自领行营主力,弃辽阳而不就,转道向北,挺进沈州、辽州地区。在这个过程中,已经补充到五万之众的汉骑,则更先大举出击,追歼辽军。
此前,在城池攻防上,骑兵的作用不大,赵匡胤也省着使,基本只用作保护辽东走廊的后勤补给线。
但在辽河平原上,骑兵的作用,也就能够得到充分发挥了,赵匡胤也敢大胆使用,平原上的河流对汉骑的限制也小。
辽东的辽军,实则也是以步军为主的,锦州之战后补充的汉骑,虽然多了征召的蕃骑,但汉军骑兵的实力已然压过了辽军,这给耶律斜轸的计划,造成了极大的阻碍,以及重大打击。
当汉骑的活动范围,扩散至北面的辽州时,耶律斜轸的北撤行动,也就彻底宣告失败了。在战局艰难,颓势难挽的情况下,想要把军队安全从容地北撤都难,何况那么多的辎重人畜。
汉军的反应速度出奇的快,执行力出奇的高,对辽军而言,形势就越发困窘了。面临如此危急形势,耶律斜轸自然不甘受缚,也是积极反应,采取反制措施。
耶律斜轸的目标也选得很明确,直接放到了那些锋芒毕露,且肆无忌惮的汉骑身上。当时,活动于沈州以北八十里辽滨、延津地区的汉骑,只有汉将曹翰率领七千汉骑,虽然给辽军在辽东北部地区的行动造成的极大的阻碍,却也显得孤军深入。
于是,耶律斜轸果断将手中保留的全部近两万骑派出,分两路合击。双方在辽河东岸,展开厮杀,汉军人寡,辽军人众,且突施一击,以至于汉军处于下风。
曹翰此将,为人或许张扬残忍,但在战场上作风很是硬朗,面对不妙的形势,表现地尤其顽强,带领麾下蕃骑力战。
当然,这也在于,平原之上,想要完全歼灭一股骑兵,难度是很大了,费了很大功夫,辽军方才将曹翰军赌在辽河之滨。
然而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