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湖遇雨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694节,大明国师,西湖遇雨,成熟的小说网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厅这节生物课,如此人满为患,自然是因为孔希路的名人效应了,孔希路拥有着极广泛的知名度,不仅是大明国内,即便是在海外,也有着不少的“粉丝”,许多外国的儒学学者,在学术上,都曾受益于他。
而现在,随着孔希路在《明报》上面,已经署名发表了多篇文章,在这些科学的学科里,生物因为其既有趣又有奥秘,算是继天文之后,最受欢迎的学科了。
而且,随着第二代玻璃显微镜的批量生产,大明的科技水准也得到了不小的提升,尤其是关于动植物细胞方面的研究。
“单细胞动物吞入食物后形成食物泡,食物在食物泡中被消化,然后透过膜而进入细胞质中,细胞质中溶酶体与之融合,是为细胞内消化”
老师在台上侃侃而谈,姜星火默不作声,脑子飞速运转,构思着一些事情,甚至脑海之中,隐约浮现出来了新的思维,似乎抓住了什么关键点。
对于听课的学生来说,这位老师的确厉害,他所说的东西,让这些学生受益匪浅,因为他们基本都看过《明报》,对于生物学的东西,有着一些基础概念的了解,但更详细的了解,却是相对缺乏。
“感觉怎么样?有没有收获?”
这时候,旁边的人交谈询问道。
“感悟良多,受益非凡。”
另一人回答说道。
姜星火听到了,扭头看了看,这俩人看着皮肤有点黑,还有点闽南口音。
只是姜星火不知道,这两位正是两个资深琉球留学生。
而这位老师的讲解,仿佛是一颗小小的种籽般,在听课学生的心灵中埋下。
接下来,老师又找人上来做实验。
不过这次倒是没那么巧,没有选到站在最后面跟着旁听的姜星火,也没有给姜星火露一手的机会。
姜星火听完整堂课,也是沉浸其中,直到下课离开,才突然惊醒过来,不知不觉,自己都站了一个时辰了。
腿麻了。
姜星火苦笑了一下,摇摇头离开教室,随后走向国子监的校园。
整体来讲,通过亲身观察,对于现在大明士林间的思想动态,姜星火还是满意的。
从儒家思想的变革上来讲,现在虽然没有恢复到南宋时期那种理学、心学、实学三足鼎立的状态,但理学连续遭到了打击以后,已经开始有了由盛转衰的趋势。
至于心学,现在发展的特别好。
真的是特别好,因为姜星火正在肉眼可见,国子监的广场上,还有树林旁,就有不少的监生,正在研究心学,有些举动还比较奔放离谱。
而姜星火教授给张宇初弄出来的新式心学,其实跟他前世的明代心学还不太一样。
因为如果按照明代心学正经的发展轨迹,应该是从南宋的陆九渊那里继承道统,由陈献章开启先河,从陈献章倡导涵养心性的“端倪”之说开始,明代儒学的统治地位交替实现了由理学向心学的转变,而陈献章之后,湛若水和王阳明是明代中晚期心学的代表人物,湛若水在继承陈献章学说的基础上,提出其心学宗旨“随处体认天理”,而王阳明则是心学的集大成者,完善了整个心学理论。
路边的心学集社,正在进行宣讲,试图拉人入伙。
“天地虽大,但有一念向善,心存良知,虽凡夫俗子,皆可为圣贤。”
“心者身下主宰,目虽视而所以视者,心也;耳虽听而所以听者,心也;口与四肢虽言动而所以言动者,心也。”
“凡知觉处便是心,吾之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,离却我的灵明,便没有天地鬼神万物了!”
“位天地,育万物,未有出于吾心之外者。”
有人拉住姜星火,问道:“这位同窗,了解一下心学吗?”
姜星火顿住了脚步,认真地看了看拉着他的人。
“同窗你好,我们是专门研究心学……”
姜星火想都没想就拒绝了:“不了解。”
那人愣了一下,说道:“心学非常精妙,且源远流长,与理学同出于二程,并非是狂禅。”
姜星火摇头说道:“谢谢,没兴趣。”
说罢,继续拔腿。
那人跟着走了过来:“别啊,了解一下吧。”
这时候,另外几个心学集社的成员也围了过来。
姜星火无奈,只得停下来,扭头说道:“那这样吧,我对心学也有些研究,我问你们一个问题,若是能答上来,我就了解了解你们研究的心学。”
一人笑呵呵地回答:“请尽管提问。”
其他几人也附和着。
在他们看来,这位路过的同窗,既然研究过新学,那么不加入他们的集社共同探讨新学奥秘,早日一起成圣,实在是太过可惜了。
毕竟,心学虽然发展的很迅猛,但在当下的环境中,面对理学这种研究者占据绝对的数量优势的学说,还是显得有些势单力薄了一点。
≈lt;div style=≈ot;text-align:center;≈ot;≈gt;
≈lt;script≈gt;read_xia();≈lt;/script≈gt;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